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在西藏雅鲁藏江谷地以北。
一、位置与高度

念青唐古拉山脉近东西走向,西起海拔7048m的穷母岗峰,向东作弧形弯曲,至东经97°然乌以北安火拉,长约1400km,平均宽度80千米,平均海拔5000—6000米。

念青藏语“次于”的意思,人们把它叫第二唐古拉或次唐古拉,为雅鲁藏布江、怒江的分水岭。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m,三峰并峙,为角峰地形。

二、气温与降水
念青唐古拉山一线,为高原温带与高原寒温带的气候界线,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为15.5℃,最低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

冬季多为固态降水,暖季降雹或霰的可能性也大。夜雨率高。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拉萨河流域的宽阔河谷,年降水量约400毫米。

三、冰川发育
念青唐古拉山脉越向东降水愈多,地形切割越深,利于冰川发育。冰川面积7536km,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49.43亿㎡,主脊南坡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长35km,面积172km²,冰川末端伸至海拔2530m,是我国已知最大的海洋冰川。

冰川进退幅度大,侵蚀力、搬运力都很强,现代雪线起伏于海拔4500-5700m,冰川上游一般都有宽广的粒雪盆,冰斗、角峰、刃脊等冰蚀地形。冰雪经常崩落,冰川活动旺盛。第四纪冰期时规模宏大,超过现代冰川5-10倍。

四、地热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是一断层带,也是著名的地热异常带,间歇性喷泉把热水喷高约10m。如羊八井一带,有着不会丰富的的地热资源。

羊八井地热田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狭长盆地中,有大量沸泉、热泉、热水湖、喷气孔出露,水热蚀变区和冒汽地面分布广泛,是我国大陆目前发现最大的地热显示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