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疾控紧急发布,重要防护指南助力全民防疫!
海南省疾控中心(或相关部门)发布重要防护指南,通常是为了应对特定的公共卫生事件,例如流感季、台风期间的健康防护、或者新冠疫情等。
"这类指南通常会包含以下关键内容:"
1. "当前健康状况通报:" 说明海南省内当前的疫情或健康风险状况(如某种传染病的发生率、台风可能带来的健康威胁等)。
2. "重点提醒/警告:" 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者)或特定行为(如聚集性活动)的健康风险提示。
3. "核心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 勤洗手、咳嗽礼仪(用肘部或纸巾遮挡)、戴口罩(在特定场所或根据风险等级)、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呼吸道卫生。
"环境防护:"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出行防护:" 提醒出行前关注目的地健康风险、做好个人防护、返程后注意健康监测。
"饮食饮水安全:" 注意食品安全、饮用安全水。
4. "疫苗接种建议:" 强调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的重要性,鼓励符合条件的居民及时接种。
5. "健康监测与就医指导:" 提醒居民关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热、咳嗽、腹泻等)时应及时
相关内容:
【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网】
暑假,外出游玩、亲近大自然是很多朋友的选择,然而夏季户外的蚊虫、潜藏在草丛的蜱虫等虫媒的叮咬概率增多,可能引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莱姆病、恙虫病等虫媒传染病。海南省疾控近日发布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科学防护指南,希望大家健康出游。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因此,如有蚊虫叮咬史,尤其是近2周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区旅居史,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蜱虫叮咬本身可能只引起局部轻微红肿、瘙痒、疼痛。但一旦感染了蜱传疾病,通常在叮咬后数天至数周内(潜伏期不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发热(最常见);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畏寒、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如莱姆病的游走性红斑、斑点热群的瘀点疹等);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呼吸困难、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少尿、肝脾肿大等。
防控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需注意:
家里的花瓶、花盆托盘、水桶等,别让积水长时间留存,做到“翻盆倒罐”。
阳台、屋顶的杂物及时清理,避免积水形成。
外出穿长袖长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减少蚊虫“锁定”;在裸露皮肤涂抹合格的驱蚊产品。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用蚊帐,从物理层面把伊蚊挡在外面。
防蜱虫叮咬请记住这些防护措施:
清理庭院、菜园周围的杂草、灌木丛、落叶,减少蜱虫栖息地。
避免在蜱虫高密度区域时间坐卧停留。
处理家中宠物身上的蜱虫,可使用兽医推荐的驱蜱产品。
进入草地、树林等环境时,穿浅色的长袖衣裤,将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里,戴帽子。
户外活动后,务必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同时检查衣物、背包、宠物身体是否有蜱虫附着。
来源:海南日报 | 记者 马珂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