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春天,岳阳新征程|岳阳蝶变,绿意盎然,青山如画,美景新篇

奔向春天,岳阳新征程|岳阳蝶变,绿意盎然,青山如画,美景新篇"/

“奔向春天?岳阳新征程?|岳阳蝶变:林更绿!山更青!景更美!” 这句话充满了希望和活力,描绘了岳阳正在经历或即将实现的积极变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奔向春天”与“新征程”:" "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繁荣和新的开始。 "新征程"意味着岳阳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准备迎接发展、迎接未来。 两者结合,表达了对岳阳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要像奔向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和动力,开启一段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发展历程。
2. "“岳阳蝶变”:" "蝶变"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比喻岳阳像蝴蝶一样经历了从蛹到蝶的脱胎换骨般的巨大变化,变得更加美丽、生机勃勃。 这强调了变化的显著性和积极意义,暗示岳阳在环境、经济、城市面貌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林更绿!山更青!景更美!”:" 这是对“蝶变”的具体描绘,聚焦于"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改善"。 "林更绿":指森林覆盖率提高,植被更加茂盛,城市和乡村的绿化水平提升。 "山更青":指山峦的颜色更加苍翠,水质更清澈

相关内容:

编者按:

草木蔓发,春山在望!

在党和国家的宏大叙事中,岳阳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打造“三个高地”,努力践行“四新”使命,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全市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岳阳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新湖南岳阳频道、华声在线岳阳频道重磅推出“奔向春天·岳阳新征程”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聚焦岳阳的县(市)区、职能部门、重点企业等单元系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加快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岳阳篇章!

林更绿 山更青 景更美

——岳阳市林业局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纪实

绿色家园。 李江波 摄

徐典波 丰 婷

千年山水古郡,大美森林岳阳。

春日时节,登临岳阳楼,踏青君山岛,放眼江湖之间,绿水青山绕,美丽家园如画。

生态岳阳,这里的水更蓝、林更绿、景更美。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深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林阁老监测点,勉励大家“守护好一江碧水”。

牢记殷殷嘱托,岳阳市林业局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统筹推进洞庭湖系统治理,岳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021-2022年,岳阳林长制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岳阳市林业局获人社部、国家林草局授予“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这是岳阳人民之幸,生态湖南的光荣!

生态名片美

岳阳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得江湖之胜,拥山川之美,是湖南自然保护地大市和湿地大市。

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地级市,岳阳深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岳阳市委书记、市林长曹普华认为,岳阳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林长制,提升人居环境的“容绿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人民群众的“亲绿感”,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岳阳。

强化政治担当,岳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为主要抓手,直面生态环境问题,围绕林业转型发展的新业态新形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生态保护名片。

岳阳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林长制,明确市级林长每年至少召开1次林长会,市级林长每年至少巡林两次。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市长李挚带头巡林,以上率下、带头示范。2022年以来,岳阳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巡林625次,下发林长令 32个,解决森林督查、森林“两防”等涉林问题501个。

岳阳推深做实林长制,构建全域覆盖的林长责任体系和网格化“一长四员”管护体系,率先成立林长办行政机构,重塑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突出山林禀赋,创新设立9大生态功能区;突出地方需要,创新打造“一长四员”管护队伍;突出湿地特色,创新推进“林地+湿地”管理模式,形成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岳阳模式”,在全省林业工作大会上向全省推介。

岳阳将湖南在岳阳境内仅有的163公里的长江岸线绿化,作为岳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手棋,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的政治担当。累计完成岸线绿化2.8万亩,沿线营建高标准示范林带3处10公里,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初步建成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岳阳被选为2019年度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的现场点,长江岸线绿化经验向全省推介。

岳阳持续加大对候鸟、麋鹿、江豚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保护,“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新名片。

自2002年起开展东洞庭湖越冬水鸟调查,发布“东洞庭湖鸟类监测公报”,洞庭湖越冬候鸟超过28.8万只,越冬水鸟数量已成为衡量洞庭湖生态环境改善的权威性参考指标。

洞庭湖的麋鹿种群数量由不到10头发展到200多头,成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长江江豚数量已稳定在120多头,活动区域向上游拓展,万物和谐美丽家园正加速形成。

生态环境优

2022年底,岳阳举办“林长制在岳阳——喜庆二十大 共创森林城”主题活动,集中展示岳阳林业事业发展成果,吹响创建示范性国家森林城市冲锋号。

岳阳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立足林业部门生态空间治理的主责主业,强化系统思维,不断推进洞庭湖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大美洞庭。

岳阳创新设立九大生态功能区,立足全省“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将长江岸线、东洞庭湖湿地等9个生态系统完整、资源集中、区位重要的区域划分为9大生态功能区,由市领导担任林长,属地县领导任功能区县级林长,共同担负起全市重点生态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重要责任。

岳阳持续推进环洞庭湖保护区确界调优,持续推进环洞庭湖的东洞庭湖、横岭湖、黄盖湖等湿地保护区确界调优,严格保护洞庭湖湿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获得国务院批准,将不具备保护价值的人为活动密集区域调出自然保护区,扩大核心区的范围,将江豚保护区域等重点区域调整为核心区,统筹推进洞庭湖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岳阳强力推进涉林生态环境,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要求限期整改销号,对整改进度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约谈”。目前,清退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欧美黑杨7.01万亩,如期完成三年清退任务并销号,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44处砂石堆场全部关停复绿,黄盖湖、君山后湖和采桑湖生态修复任务提前完成,受到省政府和环保部华南局肯定。

岳阳扎实推进湿地生态修复,持续修复湿地岸线洲滩,实施国家湿地保护恢复项目、三峡后续项目、国家GEF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生态修复湿地8.8万亩,整治岸线9.12公里、洲滩20处。

封闭管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保留的大、小西湖及丁字堤生态矮围,为越冬候鸟提供稳定的食源地,大小西湖封闭管理模式被国家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入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十大经典案例之一。

目前,岳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数量上升至41个,其中国家级14个。东洞庭湖是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保护公约的湿地之一,被誉为“候鸟天堂”“长江中游的明珠”。

生态防线牢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岳阳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创新。

岳阳林业部门借助司法发力,推动洞庭湖立法保护和成果运用,构筑起保护洞庭湖生态的最牢“防线”——

持续推进立法保护。从法律制度层面强化对保护洞庭湖的刚性约束,先后出台《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等生态环保类地方性法规,实施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将绿色发展指标考核纳入全市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岳阳设立东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和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对破坏洞庭湖生态环境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持续推进执法打击。深化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建林业基层执法队伍,强化《条例》运用,结合环保督察和森林督查,利用遥感卫星影像,采取“天上看”“地上查”“电脑核”的方法,加强对规划区内山体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绿盾2019”专项行动,清理整治采石场、采砂场和取土场专项行动,制止查处生态破坏违法行为27起。

持续推进普法宣传。强力推进生态保护法治化进程,召开实施《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新闻发布会,利用“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环境日、洞庭湖观鸟节等时间节点宣传《条例》,发放《条例》宣传资料1万余份,凝聚“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最大共识。

如今,穿行在岳阳城乡,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岳阳成为一座可以惬意深呼吸的城市。

在岳阳,生态环境的优势正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绿色环境正成为城乡共享的“绿色福利”。岳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林期许,岳阳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岳阳应有的贡献!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04月24日12版)

发布于 2025-07-30 00:12
收藏
1
上一篇:邀你共赏岳阳风光,西瓜山至渔歌小镇,洞庭湖畔文旅双引擎驱动之旅 下一篇:【博山地名故事】第38期,岳阳山之谜——探寻岳阳山及其传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