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源,土特产华丽转身,成为市场“香饽饽”

江西安源,土特产华丽转身,成为市场“香饽饽”"/

江西安源县的“土特产”变“香饽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体现了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产品从传统走向市场的转型升级。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和策略:
"一、 源头活水:品质提升"
"科学种植/养殖:" 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优化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例如,安源茶油以其独特的品质闻名,得益于优良的油茶品种和传统的种植方式。 "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安源”牌,“茶油”等,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将安源土特产与高品质、可信赖的形象联系起来。
"二、 路径探索:渠道拓展"
"电商赋能:" 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安源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通过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方式,提升产品销量和影响力。 "文旅融合:" 将土特产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吸引游客消费。例如,安源可以结合秋收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带动土特产销售。 "产销对接:"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创新发展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都市现代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间沃野涌动着勃勃生机。 走进金惠源蛋鸡养殖基地,一排排鸡笼排列整齐,自动化传输系统将鸡蛋传输到分拣区,工人们正忙着将鸡蛋分拣、打包、装车,准备销往各地的商超、菜场。 “我们引进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喂料、捡蛋、清粪一体化设施设备,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管理。”基地负责人石金力介绍,目前基地有产蛋鸡舍7栋,存栏蛋鸡35万羽,年产鲜鸡蛋5600吨,收入可达6000万元。 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为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安源区出台了《安源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助力蔬菜瓜果、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扎实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营销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为延长产业链条、集聚产业生态,安源区印发了《安源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形成多业态经济体。目前,安源区已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产值达28亿元,实现了农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环节”向“抓体系”的转变,农业综合效益有效提升。 在萍乡市众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榨油车间,隆隆的机器声中,一颗颗新鲜油茶果经过压榨、过滤等环节后,走上消费者餐桌。 众隆农业是一家以油茶产业为核心主体的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油茶精深加工发展路径,从一个果子挖出一条产业链,形成了一条集油茶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条。“公司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550万元。”众隆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土特产走出去,“农文旅”迎客来。距市区较近的丹江街,利用近郊优势,打造了集乡村休闲、拓展研学、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丹江·时光印象营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安源镇张家湾村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营地训练主题相结合,不断完善休闲设施配套,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里善村深入融合“善”文化、“酒”文化及红领巾“红”文化,推出亲子互动项目,吸纳了20余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一个个文旅项目的“出圈”,正在成为推动当地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远山如黛、流水潺潺、清风微拂……在安源产业之笔的挥动下,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范帆)

发布于 2025-07-28 09:13
收藏
1
上一篇:到江西萍乡必尝!盘点18款萍乡特色美食,一次尝遍别错过 下一篇:揭秘"外国人餐桌上常见"黄油,成分之谜与我国产量不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