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滇西边陲,瑞丽探秘姐告国门、一寨两国与畹町传奇故事

走进滇西边陲,瑞丽探秘姐告国门、一寨两国与畹町传奇故事"/

让我们一同走进滇西,探索边陲小城瑞丽,感受姐告国门、一寨两国和畹町的独特魅力。
"瑞丽:边境上的明珠"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中国的西南边陲重镇。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旖旎,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姐告国门:中国之门"
姐告,一个傣语意为“江心洲”的地方,建有一座雄伟的“姐告中缅友谊大桥”,桥上矗立着“中国之门”雕塑,象征着中国通向缅甸的门户。站在国门上,一边是中国的瑞丽,一边是缅甸的木姐,两国人民隔江相望,亲如一家。
"感受:" 这里是感受中缅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最佳地点。你可以看到两国商人穿梭往来,听到不同语言的对话,感受到浓浓的边境贸易氛围。 "看点:" 姐告中缅友谊大桥、中国之门雕塑、姐告口岸、姐告边境贸易区。
"一寨两国:独特的边境村寨"
一寨两国,指的是位于瑞丽市姐告乡的姐告村,这个村寨被中缅两国河流环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一寨两国”格局。村寨里,中缅两国居民同

相关内容:

广义的滇西很大,昆明以西都算滇西

狭义的滇西指怒江以西的区域,包括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丽江、香格里拉和大理、版纳之前去过,这次专门到滇西南部的三城:德宏的瑞丽、芒市和保山的腾冲

滇西的名字都很好听,尤其喜欢“瑞丽”

瑞丽是云南省最西端的一个县级市,常住人口23万,汉族约占58%,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

早在新石器时代,瑞丽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秦汉时期,瑞丽和缅甸北部的大片区域同属哀牢国

如今的瑞丽,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国境线却长达169.8千米,西北、西南、东南都与缅甸接壤

介绍一个地方,常说三面环水、四面环山,介绍瑞丽,则是三面环缅甸,还是缅北

附近都是缉毒电诈嘎腰子电影里见过的名字:果敢、掸邦、佤邦、、、

但是,边陲小城瑞丽,很安详,伟大中国真不是说说的

瑞丽有三个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姐告和畹町,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银井口岸

姐告,傣语的意思是旧城

姐告口岸在瑞丽市区东南4公里处,瑞丽江东岸,与缅甸木姐镇相连

因为瑞丽江的阻隔,1.92平方公里的姐告历史上被称为“飞地”,以前过江靠摆渡,直到1989年建成姐告大桥,从此两岸连通

姐告口岸是云南省最大的贸易口岸

来之前做攻略,网上找到的国门图片有两三种,哪个才是?

原来,姐告口岸有三条出入境通道

一个是瑞丽口岸,当地人称“大国门”

这是第四代国门,1978年的第一代国门只是一间茅草屋

四十多年时间,瑞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另一个是中缅街上双方人员出入境的“小国门”

中缅街在81号附1号至82号界碑处,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全长约1.5公里,中缅街中间就是国门通道

姐告边境贸易区在中国境内的一段叫“中缅友谊街”,在缅甸境内的一段缅甸人称之“白象街”

还有一个国门是双方运输进出口物资的“过货国门”,到中国进了货回缅甸的摩托车已经排起了长队

世界上95%以上的A货翡翠都产自缅甸,瑞丽是中国重要的缅甸翡翠交易集散地之一,中缅街上很多玉器行

外行就不去凑热闹了

姐告口岸旁边,有320国道的终点路碑

320国道的起点是上海,全长3695公里,经过江西、贵州、湖南、浙江到达云南

这面墙背后,就是缅甸的木姐镇

旁边还有个天涯地角的标志,做得实在是太粗糙了些

从姐告出来,过瑞丽江,往西约12公里,就是银井寨

中缅边境71号界碑就在银井寨中

国境线从寨子中央蜿蜒划过,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国这边叫银井村,缅甸那边叫芒秀村,中间只隔了一道绿色的铁栅栏

据说两国的鸡鸭经常会跑到对面,村民找自家的鸡都得出国

中缅两国都给予了村民自由跨过边境线的权利,日常生活中一天可能会数次跨越边境

尤其是边境线附近的缅甸家长,通常会让小孩子到教育资源充足的中国的银井村上学,这些小小“留学生”都持有优先候检入境卡

银井寨有一个景点群:一寨两国、一街两国、一院两国、一井两国、一塔两国、一桥两国、一秋荡两国、、、

门票39元

最近是不太敢去缅甸的,就隔着国境线体验一下缅甸风情吧

来得早,人不多,跟着三三两两的旅游团往里走,每个导游都在重点强调:栅栏那边有招揽生意的缅甸人,千万不要买他们的烟酒,香蕉什么的也不行,且不说货品成分的安全性,买了出寨子的时候也会被边防没收,沿着国境线全部装了探头,,,不要买不要买,,,

果然,栅栏下有成群的缅甸女子热切地晃动着手中的香烟,最多的是中华

国境线旁的小道叫中缅胞波情人堤

胞波是啥意思?缅语的音译,意为同胞,是对中国人的亲切称呼

沿着绿荫下的情人堤慢慢逛

墁地的石块上间或刻着一些常用短句的中缅语对照

时不时还有关于一寨两国的标识牌提示

一秋荡两国,是一个秋千架,荡得高了就飞过国境线了

一桥跨两国,是一座傣族风情的小石桥,一座玉石桥

桥面镶嵌了7777块缅甸硬玉(翡翠),由中缅友好人士出资共建

7是缅甸最珍贵的数字,缅甸有7个省、7个邦,连生日都是7天一过

啥叫生日7天一过?问AI,原来缅甸人除了跟我们一样每年过一次生日外,每个星期还要再过一次生日,你是星期几出生的,生日便是星期几

因为缅甸人相信,出生的星期几与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有关,每个星期几都有对应的生肖,其中星期三还分上午、下午:

这会儿是不是有人在查自己的生日是周几了?

把一处跨两国的点先找出来罗列一下:

从西边“共饮一井水,同读一本书”的国门书社开始,沿着情人堤往东走

一井两国,是这个,还是那个?

一树两国

树下有道玉石划的界线

这是由5068枚玉石镶嵌成的国界线,全长423米,为纪念中缅建交而建,黄色区域代表着中国,象征博大和包容,白色区域代表缅甸,象征着单纯和质朴

这个玉石国界线跟铁栅栏边境线有什么区别?没请导游,网上也查不清楚,谁能告诉我?盲猜玉石国界是一种象征,边境线才是真正的地理国界

一屋两国,用缅甸的国树柚木和傣寨的凤尾竹建造的缅式木屋

喜欢柚木,就是太贵,而且越来越贵

一桥看两国

中缅邮局

中缅邮箱

这些属于来都来了、打个卡吧的景点,沿着国境线排列

一路往东南方向走,情人堤左边是傣家的吊脚楼

绿栅栏右边是缅甸的村舍

缅甸的树下坐着两个可爱的缅甸小朋友

路过山涧旁围听释迦摩尼讲经明道的五人组

到了一塔佑两国,据说这座塔是缅甸仰光大金塔的微缩版

塔的那边,是仿照缅甸万塔之城蒲甘打造的红塔群

登上大金塔俯瞰

湖上晨雾未散,各式红塔倒映水中

一时惊艳

对缅甸曼德勒的万塔之城神往已久,据说在蒲甘方圆16英里的土地上散落着4486773座佛塔,“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因为怂,一直未能成行,此刻蓦然看到缩影,喜出望外

铭牌上说,这个红塔群是由缅甸工匠历时十多年精心打造完成的

沿着湖边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拍了一堆照片,挑几张得意的

如此美丽的地方,怎么就不见大力宣传呢

再逛逛,就逛到了银井村的中缅街

一棵树修炼成了玉

一棵木瓜果实累累

寂静的泼水广场

神奇的布岛族

布岛族又称“长颈族”,是缅甸特有的少数民族,现在只有200多人了

布岛族女性从五岁开始在脖子上戴铜圈,随着年龄和承受能力的增长逐年加戴,最多可加到28个,重十多斤

在布岛族眼里,套圈最多、脖子最长的女人是最美的女人

现在布岛族戴圈的习俗逐渐淡化,没有强制,不想戴可以不戴,戴了想摘也可以

银井寨的布岛山庄里,有6位从缅甸请来的布岛族姑娘,十分美丽

离开银井寨,去畹町

畹町是瑞丽下辖的一个镇,距离瑞丽市区29公里,曾经畹町是全国最小的城市:畹町市,1999年这个只有103平方公里、1万人口的袖珍小城撤市设镇,并入瑞丽

畹町,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畹町与缅甸的棒赛镇相邻,畹町口岸与姐告口岸同属国家一类口岸

本来想去口岸旁著名的畹町桥上走走,但是路口拦住了,不让进

作为抗战名镇,畹町曾与滇缅公路、南洋机工、远征军、盟军、史迪威公路一起名扬世界,抗战中许多著名的历史节点就发生在畹町桥头

1937年抗战爆发,武汉和广州相继沦陷,日军封锁了几乎所有的国际通道,只剩云南的一个边境小镇:畹町

为了运送战需物资,云南省调动20万民工在九个月内赶修了一条国际公路

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桥头举行

路修通了,开车的司机却不够

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发出一纸征募令,来自新加坡、槟城、雪兰莪、霹雳、古礁的3200多名青年华侨,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奔赴滇缅公路,开起笨重的大卡车,为抗战运送国际援助物资

到抗战结束,三千多名年轻人有三分之一牺牲在了这条公路上

畹町镇上,有一座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记录了那一段沉重的历史

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中国政府为保滇缅公路的畅通,应英国政府之请,派遣十万远征军,驰援缅甸

中国远征军就是从畹町桥走出国门,在缅甸重创日军

之后,日军以重兵进犯我西南国门,一路从畹町、到芒市、到龙陵、到保山、到怒江、、、妄图占领昆明,觊觎重庆

滇西抗战艰苦卓绝,一直到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盟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会师,最终宣告滇西沦陷区全部收复,滇缅、中印公路胜利打通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残酷岁月留在了80年前,80年后的畹町,战争的创伤早已愈合,今天的边陲小镇宁静安详

其实,只隔了80年

瑞丽能逛的不只有三个口岸,因为只待了一天,其他地方就没有去,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小城细细走走


#分享城市新鲜事#

发布于 2025-07-27 19:58
收藏
1
上一篇:第三次封城!瑞丽为何成疫情重灾区? 下一篇:一年三现疫情,瑞丽姐告揭秘,边境防疫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