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几年对华技术封锁的操作,看得人直摇头。
一边加关税、禁投资、卡芯片脖子,另一边自家企业被整得嗷嗷叫,市场丢了股价跌了,可政客们愣是头铁不停手。

这种“吃饱就掀桌,挨打不记事”的毛病,连美国自家智库都看不下去,直呼再这么蠢中国真要赢了。

先说2023年8月那出戏。
拜登政府刚签完《对华投资限制令》,半导体三巨头转头就冲进华盛顿拍桌子。

黄仁勋就差把财报怼到官员脸上:英伟达九成高端芯片靠中国市场养活,高通六成营收指着中国手机厂商,英特尔新建的工厂还等着中国订单回血呢。
结果呢?

政策照推,企业市值当天蒸发120亿。

更绝的是2021年财政部搞“清单管理”,香港美资银行直接跌掉7%估值,事后连个背锅的都找不到。
这波操作就像赌徒输红眼,总觉着下一把能翻盘,完全忘了三年前贸易战让美国农民赔掉150亿美元补贴的惨样。

华为Mate 60 Pro开售那天才是真打脸。
2019年被卡脖子时多少人唱衰,结果人家闷声砸进全球第二的研发经费,自研芯片两年就落地。

反观美国,光刻机禁令逼得阿斯麦把售后中心挪到新加坡,日本荷兰的供应商转头就给中国客户开绿色通道。

产业界早看明白了:封锁只会加速中国技术闭环,美企却要丢市场、断供应链、养出替代对手。
可政客们还活在冷战剧本里,连自家《纽约时报》都吐槽“美国对失败记忆的更新速度,比iPhone换代还快”。

说到底,中国把每次打压都变成技术突破的跳板,而美国更像醉汉挥拳——打中别人自己踉跄。
现在连球赛嗑瓜子的老外都知道看教程学剥壳了,华盛顿那帮人啥时候能学会“吃相别太难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