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优惠规则眼花缭乱,盘点今年发生了哪些变革?
“双十一”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确实每年都在演变。面对消费者日益复杂的偏好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其优惠规则和整体玩法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趋势:
1. "时间跨度“无限延长” (Time Span Expansion):"
"变化:" 从最初集中在11月11日当天,逐渐演变为“大促前、大促中、大促后”的漫长周期。所谓的“双十一”已经不再仅仅是11月11日这一天,而是可能提前数月甚至半年就开始预热,涵盖整个11月甚至更早的“购物月”或“购物季”。
"原因:" 延长促销时间可以更早地锁定用户,制造更长时间的营销氛围,摊薄单日压力,并为平台和商家争取更长的销售窗口。
2. "玩法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More Complex & Diverse Plays):"
"变化:" 除了传统的直接打折,各种预售、满减、优惠券、跨店满减、品类券、品牌券、限时秒杀、大额神券、会员专享、直播带货、工厂店/产地仓直供等玩法层出不穷,甚至相互叠加。
"原因:" 商家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更具吸引力的玩法刺激消费欲望,提升客单价和用户粘性。竞争也迫使平台和商家不断创新促销形式。
3. "“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又要来了,然而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却已早早开始,各种预售、优惠券、满减,令人眼花缭乱。有网友直言,“双十一”买东西变成了绞尽脑汁做“奥数”。
作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已走过15个年头。那么,15年来,“双十一”大促发生了哪些变化?规则繁琐的吐槽一年接一年,各大平台及商家为何依旧拒绝减负呢?
看看新闻记者: 杨臻
编辑: 杨臻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