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迎新春,腊八粥与腊八蒜的传统美食讲究揭晓!

过了腊八迎新春,腊八粥与腊八蒜的传统美食讲究揭晓!"/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生动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转换。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不仅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标志着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的序幕正式拉开。在这一天及前后,各种传统美食不仅美味,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节庆氛围。
"一、 腊八粥:喝的不仅是美味,更是寓意和习俗"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杂粮粥”等,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它由多种谷物、豆类、坚果、果干等共同熬制而成,色彩丰富,口感香甜软糯。
"腊八粥的讲究与习俗:"
1. "原料丰富,象征丰收与圆满:" 腊八粥的配料非常讲究,种类越多越好,寓意“物阜民丰”、“五谷丰登”。常见的有大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莲子、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等等。每种食材都有其吉祥的寓意,比如红豆代表多子多福,花生代表长生,莲子代表连生贵子等。熬制过程也象征着融合、和谐。 2. "“巧”与“吉”:" "“巧”在于食材多样:" 尽可能多地加入各种干果、豆类,展现主人的手巧和对丰收的期盼

相关内容:

央视网消息:1月7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中国人喜迎新春就是从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开始,这股热乎劲要一直持续到元宵节“闹花灯”,甚至是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庆祝、享受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川梓潼:二十种食材搭配 腊八粥暖胃更暖心

在四川绵阳梓潼,腊八节不仅是品尝腊八粥的日子,更是承载着深厚民俗文化与人们美好祈愿的传统佳节。

熬制腊八粥,食材丰富多样是关键。大米、糯米、腊肉、香肠、黄豆、红枣,多达二十余种食材被精心挑选。先将备好的腊肉、香肠等食材下锅,翻炒出诱人的香味,再盛起备用。接着,将豆类食材在锅中用文火煸炒至干香油亮。随后,锅中加入足量清水烧开,依次加入谷类、豆类食材,大火焖煮25分钟。待食材煮至半熟,再加入腊味、干果类食材,继续熬煮一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搅动,确保所有食材都能充分吸收汤汁,直至腊八粥变得软糯浓稠。随着香气在小院中弥漫开来,街坊四邻纷纷围坐在炉火旁,一边品尝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边叙说着家常,共同感受节日的温馨与欢乐。

山西晋城:巧手制作腊八蒜

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腊八这一天制作腊八蒜,等到除夕的时候拿出来配着饺子吃,那时的蒜瓣儿青绿,味道可口。

在山西晋城市民董树林的家中,腊月初八一大早,亲戚和邻居们就围在桌子前,开始制作腊八蒜。

将剥好的蒜放进消毒后的玻璃罐中,加入糖、盐和少量白酒,再倒入米醋,最后密封好罐子,常温条件腌制二十天左右,腊八蒜就腌制好了。腊八蒜吃起来清脆可口,酸甜不辣,最是滋味。

来源: 央视网

发布于 2025-07-27 00:57
收藏
1
上一篇:过了腊八迎新春,腊八粥与腊八蒜的习俗解析及正确食用指南→ 下一篇:青未了岁月·腊八节里的民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