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杨万里小池诗韵,领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人生哲理

品读杨万里小池诗韵,领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人生哲理"/

你说得非常对!杨万里的这首《小池》看似写景,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可以从诗中自然地体会出来。
这首诗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为什么说它体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
1. "细微之处的生机与美好:" 诗中描写的景物都非常微小:无声的细流、树阴的柔光、刚露尖尖角的嫩荷、停立的蜻蜓。这些都是大自然中非常细微、平凡的美好事物。 “泉眼无声惜细流”,一个“惜”字,写出了泉眼对细微水流的爱护,珍惜每一滴水的流淌。这是一种多么细致、微小的善意和责任! “树阴照水爱晴柔”,树荫也带着情感,喜爱着这晴天的温柔光影。这同样是一种默默的、细微的关怀。
2. "平凡积累的伟大:"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荷的萌芽、生长,是极其微小的过程,但正是这无数微小的生长,才有了夏日荷塘的繁茂。 “

相关内容:

【荷花与唐诗宋词(10)】

2022年7月1日,晴,星期五

小池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作品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景色丽人、清新欢快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人物档案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说开去

杨万里这首小诗《小池》,是继宋朝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之后的又一脍炙人口的咏荷名篇。其写作特点是通篇不离“小”字,别看这个小小的“小”,却映照出大千世界的壮美。

“小池”“小荷”“细流”“小蜻蜓”……画面之中,作者落笔都着力于小,却玲珑剔透,一幅生机盎然的壮美画卷流芳古今。


当下,常常见到,出口发“狂”,做事讲“大”的人大有人在。在他们心目中,他生下来就是与大事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对于诸如小文章、小诗歌之类拣不上筷子的东西,他们往往不屑一顾。试想,连小事不愿做,小文章、小诗词不愿写,你能做成、做好大事?能写出洋洋大观的鸿篇巨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意思是,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这番话,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有些事看似小,实则不小。小事在一定环境下,也可以量变成大事好事。要知道,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没有“一”,哪有“二”;没有“少”,也就谈不上“多”。万丈高楼由一砖一瓦盖成,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波涛滚滚的黄河、长江。当今出现的不少这“老虎”那“老虎”,他们始初不也多是小贪、占小便宜,最终走上犯罪,成为几亿乃甚至几十亿的巨贪而沦为阶下囚的。


法国有个名叫莱菲斯特的人,年轻时因找不到工作而苦恼。一天,他拿着简历去到一家大银行找董事长求职。董事长坦诚相告:“这段时间经济萧条,我们正准备裁员呢!”莱菲斯特只好沮丧地离开。他走着走着,突然觉得脚底很痛,蹲下一看,是左脚鞋底扎进了一颗大图钉。他用力将其拔出,“不能让大图钉再扎伤别人。”他把丢在地上的图钉立即捡了起来投进了垃圾箱。第二天,他收到了银行录用通知书。他感到意外,原来,在他捡起大图钉往垃圾箱扔的那一瞬,正巧被细心善于观察事物的董事长看到了,认为莱菲斯特是个谨慎细致又能为别人着想的人,从而改变了主意雇用了他。从此,莱菲斯特不负众望,从每件小事做起,兢兢业业工作,终于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银行家。

小事量变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莱菲斯特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不经意的小事做起,成功之路就在脚下。

拿破仑曾说:“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一生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有谁知道,这位杰出的画家画画竟是从画鸡蛋开始的呢?!

发布于 2025-07-26 00:43
收藏
1
上一篇:古韵小池,探寻古典诗词中的诗意画卷 下一篇:水利科普,汛期已至,掌握这些知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