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德,黎元为本,探寻历史文化源流之深厚底蕴

天地之大德,黎元为本,探寻历史文化源流之深厚底蕴"/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五年》。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民本”观念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这句话的含义是:
- “天地之大”:指的是广阔无垠的宇宙。 - “黎元”:古汉语中指普通百姓,即民众。 - “为本”:即以民众为根本。
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在于民众,意味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应该以民众的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于民众,君主要对民众负责,维护民众的利益。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流中,这种“民本”思想贯穿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历史文化源流体现:
1.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
2. "治国理念":历代帝王在治国理念上多强调“以民为本”,如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3. "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如科举制度,也体现了“民本”思想,通过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以服务民众。
4. "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体现了对家庭和民众的重视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

古人说:“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5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晋宣帝总论》,意思是天地广大承载着万物,只有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晋宣帝,即司马懿。《晋宣帝总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晋书·宣帝纪》所作的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方面的特点。在总论开始,李世民就开宗明义提出了“天地之大,黎元为本”的观点,成为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贞观政要》中多处记载民本思想:“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念,唐初实行了一系列安民富民之策,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开创了“贞观之治”。

自古以来,民本思想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倡导施行的治国理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就曾概括道,“民本思想为吾国政治哲学之一大特色”。民本思想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从传世文献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发端。《尚书》中明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就是典型的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施行“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理念,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大盛,赢得诸侯纷纷拥戴,于是西伯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由此可见,最晚从西周开始,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就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完善发展。

秦汉之际,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脆弱。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百姓负担,着力于恢复发展生产。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国家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因为长期不动,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因此,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民本思想在内的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渊源和实践基础。而且一经形成、确立后,就成为整个社会认可、遵循的主流价值观念,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和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1944年,张思德同志牺牲在陕西安塞,毛泽东出席了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全面系统阐述:“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七大党章明确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首次增加了总纲部分,并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其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党百年的历史,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光辉。

发布于 2025-07-25 12:19
收藏
1
上一篇:舞台上的表演还是生活中的模范?——角色定位的深度探讨 下一篇:春暖花开,放风筝的时节,捕捉春天的轻盈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