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解放军报呼吁,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解放军报呼吁,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和平时期军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解放军报提出的“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赞扬。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在和平时期,国家没有战争,但军人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时刻准备着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的。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传承:
1. "传承军人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军人的忠诚、勇敢、坚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2. "传承军人文化":军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种文化。
3. "传承军人荣誉":军人的荣誉是国家的荣誉,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军人的荣誉,让这种荣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4. "传承军人传统":军人的传统是军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让它们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总之,“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传承。

相关内容:

来源:解放军报

战斗警报声响起,北部战区空军某旅“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奔赴阵地(2019年6月27日摄)。新华社发(王海军 摄)

又逢清明,细雨润物,山河如故。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对中国人来说,清明不仅是个农历节气,更是祭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特别是2008年清明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后,这个节日更多了一分庄重感和仪式感。

泛舟历史长河,犹记峥嵘岁月。清明时节祭奠英烈,缅怀追思先辈,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英烈无言,却总似灯塔,巍然矗立在激流险滩处。征衣在身,使命在肩,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就是我们奋进的动力。从南昌起义一声枪响到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从抗日御侮的滚滚硝烟到新中国的“雄鸡一唱天下白”,从百废待兴搞建设到与时俱进续新篇,胜利之花一次次在英烈们鲜血的浇灌下盛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曲折历程如斯,民族记忆如斯,家国情怀如斯,站立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我们的灵魂怎能不澎湃激荡?

仰望精神丰碑,灵魂光芒熠熠生辉。“国家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守护和平的日子里,依然有军人冲锋陷阵、不惧艰险的身影。维和一线申亮亮的牺牲,彰显的是责任担当;“金孔雀”余旭不幸蓝天折翼,诠释的是忠诚使命;抗洪烈士刘景泰勇救群众英勇献身,书写的是奉献篇章……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环境,甘做强军兴军、服务人民的一颗颗“螺丝钉”,甘愿为祖国、为人民付出一切乃至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情怀更高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多么朴实的情感,多么令人动容的表达啊。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周恩来同志说过:“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守护先烈铸就的精神丰碑,最终是要完成他们未竟的伟大事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唯有保持革命先辈们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才能使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宏伟征途沐浴荣光。

革命战争年代,血洒沙场寻常事;和平建设时期,不畏牺牲尤珍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军兴军加速推进、练兵备战蓬勃展开、各项改革蹄疾步稳,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应当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转化为奋斗拼搏的动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追求真理让信念如磐,尊崇信仰让忠诚不移,矢志奋斗让强军可期,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姿态,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砥砺奋进、行稳致远。(李松 冯俊文)

发布于 2025-07-25 06:28
收藏
1
上一篇:清风涤荡,百事成于敬,传承敬业的成功之道 下一篇:限时福利!你们梦寐以求的肖邦激流曲谱免费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