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佳说“碗”,探寻传统器皿背后的文化内涵

刘其佳说“碗”,探寻传统器皿背后的文化内涵"/

刘其佳说:“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餐具,它承载着我们的饮食文化,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欢聚时光。”

相关内容:

2025

Happy Lantern Festival

说 碗

大多数时间里,碗都是躺在厨柜中,干干净净,似乎有种天生的洁癖;默不作声,好像陷入无尽的思考与回忆。
来到这个世上的事物都不容易,都有背后的故事,哪怕普通如一只薄如蝉翼的碗。前身是一捧泥土,掩埋于巨大的黑暗中,幸运地被泥匠选中,经过捏搓、定形、火烧等一系列的历练,才得以问世。
碗,有时候盛饭,有时候容汤,有时候装菜,歃血为盟时是一碗酒。可是它自己从不尝一口。碗所有的欲念都在那场烈火中焚掉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碗常常对准的是欲望丛生的口。
端上什么样的碗便会吃上什么样的饭。看待一个人往往就看人家手中端的什么碗。努力发奋,说到底为的就是拥有一只好饭碗。碌碌无为,手中再好的碗也会丢掉。都希望有一只铁饭碗牢牢而长久端在手中。戏谑的是,老是伸着手拿着一只饭碗的人,却没有自己的饭碗。乞讨的碗里,除了几粒怜悯,全是卑鄙。餐馆里服务员手上端着的碗,表面上是为别人端,实质上是为自己而端。
说到餐馆里的碗,那可真是阅人无数,览尽人间吃相。有人吃饭,碗拿在手中,碗主动向口接近;有人吃饭,碗放在桌上,嘴积极向碗靠拢;有人吃饭扒一下,嚼半天,一碗饭慢慢品尝;有人吃饭扒三下,一口吞,一碗饭旋转一圈就没了;有人吃饭一声不吭;有人吃饭两块嘴皮钹得山响;有人吃饭和说话可以同时进行,进进出出互不干扰,只偶尔几颗饭粒无意间被语言带出;有人一碗两碗三碗胃壑难填,把自己吃得撑住;有人吃饭只吃七成饱,给自己留有余地;有人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有人吃饭,碗中一粒不剩,碗像水洗过一样;有人吃饭,脚下撒落一地,碗底像是有个漏洞;有人吃饭,碗壁米粒密布,发挥出米饭的粘黏特性…从吃饭的姿态大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端倪。都是些什么人,碗近距离看得清清楚楚。
用碗盛饭往往也有玄机。小时候我父亲常跟我讲搞大跃进吃大锅饭他们是怎样用碗盛饭的。第一碗饭不要盛满,因为当你吃完满满的第一碗后,锅里的饭十有八九已经被抢光了。快速吃完第一碗后,第二碗就要狠狠下手,像他们修筑堤坝那样压紧夯实。父亲说,同在一口大锅里吃饭,有人吃饱,有人还饿着肚子。那些吃饱了的人,着眼的是未来;那些没吃饱的人,在乎的是当前。也许他们都没有错,错在锅里的饭太少。
且说小时候家里开饭前,母亲总是要吩咐先把饭碗搬出来,一一盛满,再摆到饭桌上。有多少人吃饭,就拿多少碗出来。我学算数,首先是从算碗开始的。来了几个客人,往往会出现差错,数来数去总会漏掉自己的那一碗。碰上家里谁生病或生日,母亲会亲自盛饭。她递给的碗里,一定藏着她的心思----一个荷包蛋或一块腊肉。那时候吃饭,我喜欢端着饭碗满屋场跑。有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碗破饭泼,我仅捏着一双筷子嚎啕大哭跑回来。母亲在我的哭声中也不忍责怪,忙帮我拍落胸前的饭菜,又给我重新盛一碗。
如果不被摔坏,碗永远是碗。它看上去似乎是没有生命体征的生命,是一种永恒。即使把它埋上万千年,再挖出来,擦去泥土,依然如初。此刻,在有些人的眼里它所散发出来的是金光。时光把它打磨成了一只金碗。
碗一被打破,生命便戛然而止。碗口只有那么大,但毁灭性的打击不是用碗大的伤疤所能形容的。只听尖叫一声,碎成一堆瓷片,碗的一切的一切都随声而去,一只受惊的鸟轰然飞走再也不会回来。
就是给予一万个二十年,也无法再长成一只碗,更无法回到过去、还归泥土。
所以,手上的碗,一定要端好,千万不要有什么闪失。

发布于 2025-07-24 05:00
收藏
1
上一篇:新手爸妈必看!宝宝辅食餐具这样选,轻松避开智商税? 下一篇:2024年度洗碗机品牌评测,哪个品牌最好最实用?十大品牌盘点,这三款口碑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