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通晓君,小时候学过陆游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时年少,只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却未能深刻领会作者更深层的意思,直到我有了这次四川之行。

我觉得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执念和向往,大多都来源于他充满幻想的青年时期,这个地方要么出现在课本里,影视剧里或者是别人的口中,然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高中的时候上语文课,《蜀道难》是老师要求必背的课文,但我左背右背就是背不过去,当时心里恨极了李白,同时也会联想:蜀道到底是有多难,才会让李白写出这么拗口难背的文章,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去爬一爬蜀道,征服给李白看,你眼中的“难于上青天”,我终有一天要踩于脚下!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2021年的5月2日,我终于来到了剑门关山脚下,似乎是为了迎接我的到来,那一晚的剑门关电闪雷鸣不断,一场瓢泼大雨把宾客的喧嚣一扫而空,我在剑门小镇遥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雄关叠嶂,情不自禁地又拿出了《蜀道难》,那一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铁马冰河不用入梦,它,就在我的脚下!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山了,结果从关楼爬到山顶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唯有鸟道和猿猱道还能体会到诗仙当年登山的艰难,但在景区安全措施的防护下,那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也消失了大半。
仅用了一个上午,我就两次站到了景区最高峰的玻璃桥上面,望着远处的关楼怔怔发呆,说实话,我的心里是略有一点失望的,不知道是对诗仙的失望,还是对景区的失望,亦或是觉得十几年来日思夜想的那座险峻高峰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征服。

这让我陷入了苦恼,就在此时,一阵清风拂来,此刻站在群山之巅的我突然顿悟了,对于游遍四方的李白来说,蜀道再难,也有五丁开山,也能被踩在脚下,真正险恶的,唯江湖而已!
你看哈,《蜀道难》的开篇就是“噫吁嚱,危乎高哉!”在那个年代,有什么是高了又高的呢?不是山,是庙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我上来了,庙堂之高,难于上青天,我使尽浑身解数,最终失意而归!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蚕丛鱼凫于蛮荒之中披荆斩棘才得以开国,凭借着山川地利才能固守四万八千年,但最终还是被秦朝攻灭,我大唐盛世来之不易,无数先烈流血流汗创下基业,然而“地崩山摧壮士死”,现在壮士的名字又有几人记得?壮士的鲜血又被几人饮了去?

你看看这个可恶的世道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我欲往长安,庙堂高不可攀;我欲回川中,山间百折回转。
连黄鹤都飞不过这高山,连猿猴都无处攀援,久而久之,下层通往上层的通道就关闭了,无人问津的岩壁附满了青泥,天外的星宿也被逼得闭了眼,这是何等权威,不仅天下无能触及者,连天外也要管上一管。

呜呼,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呜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你看那孤独的剑阁之上,只有一个人站着,下面一万个人移不开他。这个人是谁?你们还不清楚吗?
他的身边,除了同族的血亲,就是投机的豺狼虎豹,从大臣到百姓,早上躲着山上的那只猛虎,晚上还要小心下面盘踞的地头蛇,终日面对这帮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家伙,提心吊胆的苟活着。
外面的人说锦城好,锦城就真的好吗?不如早还家,早点远离那个凶险之地,那个已经被昏君把持,被贪官垄断的大唐,早已不是我心中的开元盛世。
我话就说到这里,可惜你大概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一片盛世之下,青莲居士却预见了安史之乱,预见了大唐盛世的崩塌。你以为他在谈蜀,却忘了那座长安城里,埋葬着数不清的公孙王侯,凋零了十三朝的盛世天下
!
我云蜀道难,实是望长安!一路坎坷,费尽心力来到锦城,却发现虎狼遍地,蛇鼠成群,还真不如早早还家。那盛世去且去吧,于我又有何干?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不来剑阁一趟,或许此生无法勘破《蜀道难》的真相,也无法真正领悟诗仙的心境。生于另一个中华盛世,我在爬山的过程中看到了五丁开山神像,诸葛亮像,姜维像以及邓艾之墓,这个民族的英雄于千百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人们的心目之中,若诗仙有知,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同为李家之人,我当写诗,祭酒以告之,诗曰:
剑阁七百里,群山势巍巍。
关楼天下雄,万夫莫开颜!
滚滚烽烟过,垒垒坟冢寒。
犹忆青莲客,不敢望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