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沪,上海之“海”,海阔凭鱼跃的壮阔画卷

见微知沪,上海之“海”,海阔凭鱼跃的壮阔画卷"/

上海的“海”,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海洋之海,它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
1. "海阔凭鱼跃":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正如海洋一样,给予人们自由发展的舞台。
2. "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海”指的是长江口外的东海,是上海的重要出海口,也是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
3. "经济发展":上海的“海”也象征着其经济的繁荣。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企业和人才,正如鱼儿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跃动。
4. "文化融合":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这里的“海”也代表着多元文化的汇聚和融合。
5. "城市精神":上海的“海”还体现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上海不断前进,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典范。
综上所述,上海的“海”是多维度的,它不仅是地理上的海洋,更是文化、经济、精神和城市发展的象征。

相关内容:

4月3日上午,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民营企业站上发展潮头,也站在聚光灯下。

2024年,上海市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0%,增速高于全市工业3.3个百分点。

2024年,上海民营经济贡献税收占比达38.2%,民营市场主体目前已超319万户,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中占比均超80%。

2024年,上海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总值达4.2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4万亿元,首次突破全市外贸总值的三分之一。

数据说话,在这座人们的目光时常聚焦于“国之重器”和“跨国巨头”的“5万亿城市”,民营经济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我们看到智元机器人持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不可能”,看到MiniMax的文生视频量位居全球第一,看到西井科技的智能产品和服务落地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看到小红书在重构人们的生活并搭建跨越文化的桥梁……

上海上一次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是在2023年5月,当时会议提到,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两年后的今天,这一表述是——民营经济是上海发展的重要支柱。

定语更少,分量更重。

上海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由来已久。从连续八年的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更新,到2018年出台的“民营经济27条”,再到近几年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密切关注。如今在上海,还有3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2个民营经济总部园。

中央层面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全国各地步伐加快,上海亦然。只说近两周时间内,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期间举办了民营企业投资推介会以及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座谈会。3月26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深化融资畅通工程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称,联合多部门发起上海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接着便是今天的大会,以及会上部署实施的《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据解放日报报道,若干措施将包括六个方面26条措施,涉及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政策、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等。

这“26条”,将是上海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撑开的新天地,而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无一不是在向民营企业传递信号,为民营企业家增加信心。

4月3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与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一道,乘势而上、共同努力,加快把上海打造成为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一流企业竞相涌现的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要素供给、法治保障、政商关系等关键词,聚焦创新开放、营商环境、政策服务等各方面。“模塑申城”“非禁即入”“检查码”“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等新举措新理念也被专门提到。

相较于两年前的大会,“强化法治保障”是新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除了会上提到的商事仲裁调解和行政检查之外,在国家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加快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从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的58项举措到新的“26条”,上海要为民营企业打造的,是更求创新开放,更为轻装上阵,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环境。政策加码,企业减负,同时给民企更多参与重大专项、重大战略的机会。

上海想说的是,上海的“海”,是海阔凭鱼跃的“海”。

此次大会上,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黎敏做了发言,同样从“海”出发,他说应该把上海打造为中国民营经济活水的“入海口”与“出海口”。入海是汇聚全球科创优势资源,出海是要助力民企增强国际影响力。

以大会为契机,在上海的综合成本优势、创新要素优势、营商环境优势之下,民营企业将迎来新的浪潮。根本上讲,打造“入海口”和“出海口”,都是为了鼓励企业“鱼跃成龙”。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07-23 19:13
收藏
1
上一篇:中原河韵,河南河北的河,巴蜀川流,四川的川,沪海潮涌,上海的海,两广风光,广东广西的广 下一篇:揭秘,上海虽临海却非海滨城市,究竟隐藏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