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东阳索面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以其柔软细白、口感顺滑的特点,深受当地人喜爱。看似平凡的索面制作过程却颇为烦琐,既辛苦又需要耐心。在有“索面村”之称的东阳市六石街道湖心塘村双塘自然村,索面制作的历史十分久远,几乎每户村民都会制作这道传统美食。
近日,
记者走进双塘,
近距离感受这道美食的魅力,
开启关于记忆与美味的奇妙旅程。

12月2日,位于六石街道的双塘自然村晨光初照,炊烟袅袅升起,几户村民门前挂满了一排排洁白如玉、细长柔韧的索面。
67岁的卢望龙和妻子卢春英是村里制作索面的老匠人,他们的手艺来自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是村里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卢望龙回忆,小时候全村人都会做索面,每当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门前都挂满了晾晒的面条,场面十分壮观。母亲也会带着他在院子里晒索面,那白净的面条在阳光下泛着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旧时,村民们做索面不仅是为家庭生计,也是整个村庄的传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换索面”成了大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多人不再愿意投身这项辛苦的工作。卢望龙解释道,虽然村里不少人依然会制作索面,但愿意对外售卖的只剩四五户。大部分村民自制索面只为家人解馋,或者是馈赠亲朋好友。
“索面是东阳的传统美食,也是我们村的文化特色。”卢望龙自豪地说,双塘索面以其口感和制作手艺在周边地区享有名气。他使用的面粉都是自己购买小麦加工的,强调自然无添加,由此为原材料制作的索面口感会更软。卢望龙表示,制作索面要根据天气和气温调整盐的用量,以保证面条的延展性和口感。夏天要增加盐的用量防止面条过软,冬天则适当减少。

每年从10月份开始,卢望龙和妻子会一直售卖索面直至春节。索面制作共14道工序,每一步他们都要亲力亲为。由于不加添加剂的现做索面保质期较短,必须保证每天制作的索面都能及时卖出,保持品质和风味。身为村内为数不多售卖索面的农户之一,卢望龙家的索面供不应求,许多熟客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预订。他说:“我们一天最多只能做50斤索面,从前一天晚上忙到第二天早上,最少也要12个小时才能完成所有工序,今天的量已经被一位顾客全部提前订走了。”
在双塘村,索面早已超越作为一道美食的含义,变成了真正的文化传承,它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连。村头刻着妇女制作索面的大幅墙绘,14道工序被制成照片散布在村庄各个角落……一碗热腾腾的索面,凝聚了一代代索面农户们的生活记忆,传递着文化的温情。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