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场“抢夺战”蔓延至妈妈群,一场育儿理念的全民辩论

篮球场“抢夺战”蔓延至妈妈群,一场育儿理念的全民辩论"/

篮球场的“抢夺战”指的是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如篮球培训、课外辅导等,而在各个培训机构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这种现象现在不仅限于线下,还蔓延到了“妈妈群”中。
“妈妈群”是指一群妈妈们组成的微信群,她们在群里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孩子教育问题。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这些群也逐渐变成了家长们争夺资源的战场。
以下是一些“妈妈群”中常见的“抢夺战”现象:
1. 竞争培训名额:家长们会在群里互相打听各个培训机构的课程安排和报名情况,一旦有热门课程或培训班开放报名,就会立即展开激烈的竞争。
2. 互相炫耀:家长们会在群里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参加比赛的经历等,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引发其他家长的羡慕和嫉妒。
3. 传播负面信息:有些家长会在群里散播培训机构的不良信息,或者对其他家长进行人身攻击,以削弱竞争对手。
4. 群内攀比:家长们会在群里互相攀比孩子的成绩、才艺等,导致群内气氛紧张,不利于家长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5. 影响亲子关系:家长们在群里过度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容易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和陪伴,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为了缓解这种现象,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成绩和才艺。
2. 培

相关内容:

朱女士住在杭州下沙的朗诗国际街区,小区有块篮球场。她说19号那天,几位家长找了个教练教孩子篮球。结果中途被小区其他业主赶走了,一些上课用的器材也被踢了。


视频:球友和孩子争篮球场,“战火”烧到小区妈妈群


朗诗国际街区在27号大街,这片球场在小区2幢附近,比半个篮球场大出一些,上面有一个篮球架。朱女士说,5月19号晚上6点半,家长找的教练带着四名孩子来这里练习,当时场地是空的,大概在7点半的时候,来了十多个人



朱女士:“他们这边具体就是说,我们要打比赛,小孩子在这边不行,你们要么就换个场地,我说二十分钟快结束了,是这样的情况,沟通中我说快结束了,然后不知道怎么的,突然这位男士就踢这个道具了,开始骂了。(这边的场地是什么样的使用规则?)这边的场地就是公共场所的,谁先来了都可以用,谁先来了先用。(有没有规定一次大概使用多久?)没有规定,公共场所都可以用,只要是业主都可以用。”



朱女士提供了一段视频,她说视频中的男子姓刘,当时有些骂骂咧咧,还用脚踢了地上的锥桶和其它教学道具。


朱女士提供的视频:“(那你凭什么踢我们东西?)我们要发球走路的呀。(我们要训练,先生麻烦你把我们东西拿一下,什么人啊,这有点过分,老踢我们东西。)”



蔡女士:“说我们不能在这儿上课,他们要比赛。(这些男士是什么身份?)有一些是我们的业主,有一些是外面的人,他们自己有篮球群,身份也能确认到是谁来了,有一部分是其他小区的,因为后面起冲突了,小孩子还有差不多二三十分钟的课没上完,我们就也让物业的人过来协调,他也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网球场的场地给我们上课,所以我们小朋友都走了。”



蔡女士和其他三位家长觉得这件事受了委屈,晚上在小区妈妈群里发了视频,说了这件事,希望大家评评理,也想让那位业主给她们道歉。


蔡女士:“他是想找我们约谈,说我们做了什么什么事情,那我们的诉求,是希望你们在场,我们把这件事情公开公正的说明清楚,透明地说明清楚,到底是谁的问题谁的错。”



记者在跟几位业主了解情况时,两名物业工作人员也在旁边,记者咨询篮球场平常的使用情况。工作人员不愿多说,表示当事的另一方刘先生在小区物业前台。刘先生回应,当天一些孩子在篮球场练习,用不到篮球架,因为怕打比赛球砸到孩子,就想好好沟通,看能不能到旁边的网球场。


刘先生:“然后她们开始有个女的开始激怒,就是骂骂咧咧,骂骂咧咧这样的,我们是在中间发生了一点争执,争执的时候我得承认,我自己确实在她们前面言语激怒我的时候,我是踢了几个东西。(我问一下当天是谁先到的这个球场?谁先开始用的?)她们也在,我们打篮球的也在的。(谁先用的球场?)我们也在,就是同时的。



朱女士:“六点半我们到他们不在,场地是空的。(那刘先生跟你说的话不一样。)”



刘先生:“这个不要紧的,因为是这样的,她们只是占了一大部分,就是一半的场地,我是大概七点多去的时候,我去的时候篮球场是已经有人了,本身来说他们已经在争执了,这个事情。(这个球场使用规则是什么样的?)使用规则就是第一个是公共的,第二个主要职能是用来打篮球的,篮球场嘛。(当时小孩不在打球吗?)不在打球,小孩在滑滑轮的。”



几位家长表示,当时孩子就在这里练习篮球,没有做别的事情。刘先生说,当天物业进行了协调,本来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可晚上对方在小区妈妈群里发了自己的视频,导致一些业主攻击自己,让他和家人的生活都受了影响。



刘先生:“说我这个很垃圾,这是第一。第二个情况,歪曲事实,无限量放大,她们拍的视频是部分的,她们没有拍她们自己骂人的事情,协商的事情。第三个事情,开始去人肉我的个人信息,还有断章取义,比如我的家庭情况,他是不清楚的,乱说,说这个人没孩子之类的,还有说要煽动妈妈、煽动孩子、老人去占篮球场,其中我大概是知道的,有两个对象是冲突的那两个人。”



孩子家长:“除了垃圾男,你问问他谁还骂他什么了,没有了。(刘先生:我已经给警察看过了。)”


蔡女士:“里面有一些言论,其实就是我们小区的妈妈说的,我们其实很多小区的妈妈都不认识,我们只是就是论事,关于这件事情,她们发表了她们的意见而已。”



同住一个小区,记者提出双方能各退一步,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也到了现场进行协调,不过蔡女士后来反馈,双方没有和解

发布于 2025-07-23 11:58
收藏
1
上一篇:漫步慕尼黑,宝马驰骋、足球激情与茜茜公主传奇 下一篇:焕然一新,扰民篮球场华丽变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