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到过有的师兄看起来和师父似乎很熟悉。我也听到过他们在一起时幽默的谈话。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心里羡慕那份自在。他们能常伴师父左右,像日日沐着阳光的草木,而我与师父的见面,数来数去就那么几次,每一次都像赶在花期里摘了颗最饱满的果子,揣在怀里舍不得吃,总想着“见这一面,要抵过寻常十次”。
所以每次去之前,心里总像揣了颗小石子,既盼着又紧张。暗暗打定主意: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师父说话,连他端茶杯时手指的起落都想刻在心里。怕漏了什么,怕辜负这难得的相聚——就像穷学生攒了许久的钱,去看一场心心念念的戏,恨不能把每个唱词、每个身段都嚼碎了咽进肚里。
然而长期养成的散漫,使我的思维在无意间就开了小差,竟然能忘了师父刚刚说过的话。
即便是和师父见面少,师父的影子却总在心里落得稳稳的。烦乱时翻到他在群里随手发的一句话,可能只是“遇事找不到头了吗?”,或是“心里有师父吗?”,像一阵风突然吹散了眼前的雾,心里瞬间就亮堂了。原来真正的指引,不在空间的距离。他的话、他的样子,早就在几次见面里,悄悄在我心里种了棵树,风一吹,叶子就响,提醒我往哪边走才踏实。
有时候觉得,师父就像远处的灯塔。不一定天天能看见光,但知道那里亮着,心里就有底。师兄们离得近,能看见灯塔上的每一块砖,而我隔着山水,却能在迷雾里循着那点光,慢慢找准方向。这或许就是缘分的不同模样——有人朝夕相伴,有人遥相呼应,但只要心里记挂着、信服着,那份力量就在。
时常想起那些见面的日子,觉得那份“稀少”对于我而言,是一种难得的馈赠。正因为难得,才会格外用心去记,反复拿出来去悟,像把每一粒珍珠都串得牢牢的,戴在心上,时时发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