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起,浙江杭州将全面停止电报业务,全国可提供发报业务的城市将只剩北京。在网络相当便捷的当下,很多人都已忘记,甚至未曾见过电报如何参与我们的生活,如何驱动时代的车轮。
因为电报按字计费,所以往往用词精简,一些日常的话语落于纸上时,情感便会显得更浓烈些。而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仿佛再次看到那个“从前慢”的年代——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电报这一通信形式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是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将信息发送,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比如,在我国标准电码本上,“你好”就是“0132 1170”,“再见”是“0375 6015”。
时光里的一封电报
纸短情长
比起可以洋洋洒洒打很多字的现代通信模式,按字数付费的电报明显更让人惜字如金。它让人学会,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将事情说清楚,如何用最简短的句子表达最丰沛的情绪。可以说,在通信领域里,电报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一代人的浪漫。
而在近两百年来,电报也不断参与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电报的哒哒声与时代发展的跫音一起,在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在巴黎穷困潦倒时,给朋友发电报问:“?”朋友回电:“!”堪称史上最省钱的文学对话。
- 三毛在撒哈拉的时候,常常发电报回老家。1973年,和荷西结婚前一晚,她发了几个字的电报给父母:明天结婚,三毛。那时的她,正要迎来人生最幸福的一天。
- @大橙子Romy 今天妈妈收拾东西翻箱倒柜,翻出一封泛黄的信封,竟然是20世纪80年代他俩异地恋那会儿我爸给她发的电报:“太阳花一定要开放,我需要你。”

- @To go beyond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记得电报写着:母亡告姐速来顺明德。那时候我只有六七岁,印象非常深,我妈看着一遍一遍地哭,然后和姨妈连夜回了老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