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山之谜,藏、现、看不见,探寻三山真身

福州三山之谜,藏、现、看不见,探寻三山真身"/

福州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是指福州城内的三座名山,分别是:
1. "乌山":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是福州的象征之一,山上有许多古迹和风景名胜,如乌塔、乌石山、乌山寺等。
2. "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部,也是福州的著名景点,山上有于山寺、九仙观等古迹。
3. "屏山":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山上有屏山公园、于山风景区等。
“三山藏”指的是这三座山在市区内,但并不显眼,容易被忽视;“三山现”则是指这三座山在特定的天气或时间条件下,如雨后初晴时,显得格外清晰可见;“三山看不见”则是指这三座山在雾气弥漫或阴雨天气时,往往被云雾笼罩,难以看见。这三座山共同构成了福州的山水画卷,也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内容:

昨天有位网友评论留言:福州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具体是哪些山?

“三山现”就不必多说了,分别是:于山、乌山、屏山。


争议比较大的是“三山藏”和“三山看不见”。因为“藏”与“看不见”几乎就是一个意思,所以,历来都没有一个定论,。

就是第一个提出“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原作者谢肇淛也没有分出来,贱哥估计当初他就是为了押韵。

所以,去分这些“藏”或者“看不见”的山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只是六座山还是有必要说一下:屏山余脉的有:冶山(中山堂)、芝山(开元寺)。于山余脉的有:丁戊山(七转弯巷)、罗山(法海寺内)。乌山余脉的有:闽山(三坊七巷甘液境内)、钟山(大中寺巷)。

随着城市的发展,钟山已经消失,那是真的看不见了。

福州冶山是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冶山保留着许多民国时期福州名人的摩崖石刻,冶山上有一栋别墅是民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的居住场所。


在冶山旁便是中山堂,原来这里是清朝的考场,清灭亡之后这里成为了国民党在福州办公的地方,孙中山唯一一次来福州,在这里进行了一番演讲。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才改为中山堂。

离冶山不远,有一座寺庙叫开元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因皇帝崇尚佛教,命当时的各州都建一个寺庙,统一都叫开元寺。


福州的开元寺原来非常大,后毁于火灾,现存是当时留下的小部分。唐朝时,日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和尚叫空海,当年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登岸后第一站便住在福州的开元寺。

其中,福州屏山的另一座余脉-----芝山便在开元寺内。

福州有一条很有意境的小巷叫七转弯巷,在这条巷子旁,有一座山叫丁戊山,是福州于山的余脉。

丁戊山下是原来王审知屯兵的地方,丁戊山上王审知建了一座塔取名新塔,由于新塔与福州话叫仙塔,因此在离丁戊山不远的一条路便叫仙塔路,现在叫仙塔街。


距离七转弯巷不远的津泰路上有一座法海寺。1948年,忠心和尚在这里创办法海中学,后来法海中学与格致中学合并,统一称为福州格致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福州的佛教协会就设在该寺之内。

其中,于山的另一座余脉罗山便在法海寺之内。

与于山相呼应的便是乌山,在三坊七巷甘液境之内,有一座闽山,是福建海拔最矮的山。闽山原来是乌山的别称。宋朝时,福州知府程师孟将乌山改名道山,将闽山给了乌山的余脉。闽山上曾经有一座寺庙,程师孟经常与寺里的和尚在闽山的一块大石头上吟诗作对。因为程师孟是光禄卿,所以这个大石头也被称为“光禄吟台”。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放鹤,并在巨石上留下鹤蹬。

乌山的另一座余脉叫钟山,位于大中寺巷内,因城市的发展,钟山称为了真正的看不见的山。

  • 那么,福州除了内三山还有一个外三山分别是:九峰山、寿山、芙蓉山。这些山都在北峰上。
发布于 2025-07-22 07:12
收藏
1
上一篇:真相与常识揭秘,三星堆之谜,时隔35年新坑发现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首批福州十大名山徒步旅游线路盛大揭晓,畅游山水风光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