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前线)
马誉炜的这篇文章可能是在探讨延安时期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著名的“窑洞对”。以下是对这一主题的一般性概述,具体内容可能需要参考马誉炜的文章。
---
标题:马誉炜:从延安的“窑洞对”说起
正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地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地。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窑洞对”便是其中之一。
“窑洞对”指的是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的主题是如何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
以下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历史上有多少朝代能够长治久安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黄炎培:确实如此,朝代更迭,兴衰更替,似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规律。
毛泽东:那么,我们共产党能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呢?
黄炎培:我非常期待看到这个答案。
毛泽东:我们共产党要跳出这个周期率,关键在于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次对话被后人称为“窑洞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重视,以及对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反思。
“窑洞对”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话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历史
(来源: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