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刚刚,习近平主席谈“窑洞对”,揭秘那段改变历史的对话故事
“窑洞对”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它源于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的一次对话。
故事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和平建国,进行了多次谈判。1945年8月,黄炎培作为国民政府代表来到延安,与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这次谈话中,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避免历史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认为,历史上很多朝代都经历了兴衰更替,他担心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也可能重蹈覆辙。毛泽东听后,微笑着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对话后来被称为“窑洞对”,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重视,以及毛泽东对历史周期率的深刻认识。这个故事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关内容:
刚刚,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又提到了毛泽东同志“窑洞对”这段历史佳话。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过“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你知道“窑洞对”的那段历史吗?新语君为你介绍——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在全国各界人士中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年7月,重庆国民参政会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等参政员访问延安。
1